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一生有梦

一生有你 一路有歌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凉面条和米汤  

2014-06-10 23:49:08|  分类: 思念母亲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    凑合成的一顿晚饭,让我想起30年多年前的夏天母亲常给我们做的饭:凉面条和米汤

     先说说我凑合成的晚饭吧。
     想吃自己做的面食了,就想起那天包水饺剩下的面来,打开冰箱里的保箱盒看,面好好的。心想,一个人吃正好,想清汤煮薄面饼吃。很省事,水煮沸,直接用手拍成一点一点的薄面饼下锅就成。正想往锅里接水,想起中午喝剩下的米汤了,不多了,有一大碗。想,别浪费了这碗米汤,就用它还做煮面饼的汤,岂不更好。还有些米,但还不至于太稠,怕煮不透面,就又适量加了一点点水。然后,打火,水开,拍成一片片的面饼下锅。水里有米粒在翻滚,薄饼饼也不甘示弱,上下翻滚。热气带出了面味,嗅一嗅,闻得来面香。我知道,我的晚饭可以出锅了。
      香油调盐菜,已摆在饭桌上了,我可以慢慢地享用这简单但心仪的晚饭了。
      想起用午饭剩下的米汤时,我就想起了母亲常给我们做的饭了:凉面条和米汤。只不过,母亲做的是两样饭,而我弄的是一锅出。

      78年分地以后,我们家就再也没有吃过粗粮,一年四季有白面和大米。
      78年,我大弟弟10岁,二弟弟6岁,我12岁,我的妹妹1岁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母亲是那种最疼丈夫和儿子的女人,在母亲眼里,女儿不算什么。我说这话,是客观的,没有任何情绪。夏天,父亲喜欢吃凉面条,可弟弟们喜欢喝米汤。

        凉面条是一种比较麻烦的面食,但夏天吃真得很好。做凉面条,分几步呢。首先,要用葱花或别的青菜炝锅,加水煮开,盛在盆里,等着凉透。然后,再弄面条。
      当然,面条一定是手擀面。面要和得很硬才好,所以,和面是个力气活。手里没劲,和出的面擀成面条是不筋道的,不禁煮,也不好吃。和面,擀面,切面,既是力气活,也是技术活。我看母亲擀面的时候,很用劲儿,就知道,她和出的面有多硬,就知道出锅的面条有多好吃。擀面杖在母亲手下有了魔力,一块面一点一点薄起来,一点一点儿大起来,最后,变成一个大椭圆形状,大到能盖住案板时,母亲就不再擀了。然后,就均匀地撒上适量面粉,然后就折叠起来,然后,再撒面粉,再折叠。我也不知道有层,叠成一个长条形状,就不再叠了。然后,就开始切面了。在我看来,切面实在是类似魔术一样的活儿。一只手手指摁着叠好的面,一只手拿着刀切。摁面的手往后退,刀就自然地向后跟。刀跟着手跟得跟那么近,好像贴着似的。(其实真是刀贴着摁面的手指的)母亲每次切面的时候,我总是要不眨着地看着那刀在母亲的手下是怎样齐齐地走的,可我总是看不清楚。母亲说,你要是看清楚出,我切出的就是不面条了。我说,那是什么?母亲说,那就成了面片子面叶子了。我每次都感叹地要命,母亲切出的面条那么细那么均匀!
         一般情况下,母亲做面条时,就叫我去烧水了。可我总是想想看母亲擀面条的过程,每每都是大大的火快快地把水烧开,然后,喊,娘,水开了。母亲就在堂屋(就是北屋)里答应,先熄熄火儿,等等吧。我就三步并成两步窜到堂屋。这些时候,母亲总是说我,哪有个闺女体儿,倒像个小子样儿。我说,我就想看你是怎样切面条的。母亲说,这还不好学,学习好的孩子学这还不容易?在母亲的逻辑里,只要学习好,学什么都好学。现在想想,母亲的话是对的。我也说过要学擀面条儿,母亲说,这不用学,到时候自然就会了。还说,你现在人小,手里没劲儿,都拿不动个刀,怎么切面。
         没有了母亲,我再也没有吃过手擀面。我自己没有做过手擀面,也不知道,是不是我拿起刀来就能切成。我想,我不会的。

        先前不是说了吗,凉面条的汤是要炝锅的,是咸的,而弟弟们要喝的米汤,则不能有一点咸味和油味的,否则,米汤味就不纯了。而那时,我们只有一口接烟囱的大锅,烧饭都用它。那一个地锅(没有接烟囱),夏天很少用。这样,凉面条的炝锅汤盛出后,要好好地刷锅,没有一丝一毫的油味咸味才好接着烧米汤,这样,烧出的米汤才纯正。所谓米汤,就是放米不能太多,煮沸的汤还清清凉凉的,米呢,还要硬乎乎的才好。米要太软了,或是滥了,就不好了,就不叫米汤,叫稀饭了。弟弟们就是要喝米是米汤是汤的那种。其实,也很好做,适量米,加水烧开,稍微一停,就好。只是一顿饭做成两样,而且还要用一口大锅就麻烦一些了。
        做凉面条时,母亲总是在盛出炝好的咸汤后,再加少许凉水烧开后,彻底清刷锅,她怕接着烧出的火汤味不纯,弟弟们不喜欢喝。然后,加水,淘米下锅。这些活都是母亲亲自去做,她知道,多少水多少米正正好。然后,我的任务就是烧锅。等水开,米上下翻滚,我就喊给娘,娘一声答应,我就快快跑到堂屋看母亲切面条儿。面条切好了,弟弟们的米汤也刚好就可以盛了。这时候盛出的米汤刚刚好,正合弟弟们的心意。有时,我问母亲,你怎么知道这时候,米汤就正正好了?母亲说,我是娘啊,当娘的当然知道。母亲把米粒盛得干净,盛出足够多的汤,然后,再把水烧开,面条下锅,煮沸,然后,稍焖一会儿,就把面条捞出来,放入盛着先前做好的已凉好的炝锅的汤的盆里。汤是凉的,热面条入凉汤里,面条会更加筋道。在有滋有味的凉汤里过了一过的面条,再盛到碗里吃起来,温度正好,不热不烫,格外清爽。
   
      明明是一顿饭,可母亲做起来,要花费很长时间。在我的印象里,母亲夏天做饭的时候,后背总是湿透的,和面的时候,擀面的时候,切面的时候,总是肩上搭一毛巾,随时擦去脸上的汗珠子。而看着弟弟们心满意足地喝着米汤,看着父亲津津有味地吃着凉面条时,母亲的表情除了满足还是满足,母亲扇着扇子,在一边歇一会,不急于吃饭。我知道,母亲忙了一阵子,一定是又热又累了。大家都吃个差不多了,母亲再来打扫战场,弟弟们剩下的米汤,母亲先喝完,然后,再吃些凉面条。

     那些夏天,凉面条和米汤,清爽了我们的胃口,记得真真儿的。

     有时候看“舌尖上的中国”,就会自然地想想自己吃过什么样的美食。母亲做的凉面条,该是值得一说的美味。我认为。
    之所以成为念念不忘的美食,是太多的爱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,要么是因为是什么人做的,要么是因为与什么人一块吃过吧。一定是这样。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42)| 评论(17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